57歲的男子在洗澡牙齦美容時突然胸悶、暈厥,經救護車送至急診,檢查後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,經用藥及心導管介入性檢查治療後,生命跡象仍不穩定,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病因是主動脈剝離。
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主任侯紹敏指出,主動脈是身體最大動脈,負責將心臟的血液通往全身,一旦主動脈剝離、破裂,就會造成全身血液供應問題,以致器官缺氧壞死,致死率極相當高。
一般主動脈剝離可又分為A、B型2種,A型是升主動脈剝離,這段主動脈位於心包膜腔內、靠近心臟,容易造成心包膜填牙周病塞導致休克,需要緊急手術,高達45%病人於發作當下死亡;B型則是不包括升主動脈的降主動脈及其下的大血管,不易破裂,可先經由內科藥物治療,穩定血壓,日後逐漸恢復機率較大。
侯紹敏指出,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為前胸到後背突然出現撕裂般劇痛,心肌梗塞則是胸悶胸痛,且衍生至手臂或下巴,甚至以胃痛為主要表現,兩者症狀明顯不同,容易辨識。
牙周病與蛀牙兩者常常是同時存在的,而在好發族群方面,兩者也有年紀上的差別,牙周治療是很重要的議題。一般來說,蛀牙問題好發在小朋友、青少年身上,尤其是愛吃糖果又不愛刷牙的孩子,老人則會有較多牙根齲齒;至於大人則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,幾乎9成以上的成人,都有牙周病的困擾,導致刷牙的時候會流血,平常也容易牙齦腫脹。牙周病的菌種以放線桿菌、牙齦紫質單孢菌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,形成的原因是當口腔沒有清潔乾淨時,牙菌斑附著在靠近牙齦的牙齒上,通常只要附著2到3天,就會形成牙菌斑及之後會產生牙結石。牙菌斑與牙結石如果停留越久,上述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就會在牙菌斑上孳生,進而侵襲牙齒與牙齦,最後造成發炎,也就是所謂的牙齦炎;再繼續下去,細菌從牙齦邊緣再往下發展,就會導致較深的牙周囊袋,就是牙周病。可別以為牙周病沒什麼,它可是成人掉牙的元凶,尤其是老年人,很多都是因為牙齦萎縮、牙根外露,齒槽骨遭到破壞,進而造成牙齒鬆動而掉牙,擾人的口臭問題也可能如影隨行。
不過,主動脈剝離如果位於心臟冠狀動脈時,病人就會出現缺血性心肌梗塞,症狀為胸悶胸痛。令人擔憂的是,醫牙週治療師在搶救這類患者時,通常使用抗凝血藥物、直接以心導管治療,但容易增加出血風險。
該名57歲男性就是典型個案,病人主訴,以及心電圖、心肌酵素檢查都指向心肌梗塞,但背後真正原因卻是主動脈剝離,如果沒有即時發現,正確處置,死亡風險極高。
侯紹敏部主任提醒,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患者,以及血管退化的中老年人都屬於主動脈剝離高風險族群,天冷時,務必注意保暖、規律用藥,如果出現劇烈胸痛(前胸到後背)、呼吸困難、休克暈厥,一定要儘速就醫。